去超市买菜。
洗菜。
切,煮,炖,炒。
一边吃一边看下载的剧集,老友记看完就看飞黄腾达,非常满足。
超市里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非常有限(选择的依据是我认得这样东西、而且价格很学生标准),最常买的是西兰花、西芹、猪肉、番茄、白蘑菇、胡罗卜、土豆、奶酪、酸奶、面包片、葡萄、鸡蛋、红酒,咖啡豆、还有偶尔的冰冻鱼。来来去去,反反复复,永不厌倦。
自己做的饭菜总是觉得很好吃。偶尔觉得自己很有厨师天赋,也许将来还可以当个厨师,如果失业的话。就像老友记里面的莫妮卡那样,做个厨艺精湛、严格洁癖的厨子,做好吃的让家人和好朋友吃得很开心,苗条而且威严。
独创菜谱如下:
1. 苹果炖鸡汤
苹果很酸,所以拿来炖汤。4个鸡腿用水煮开一遍,把水倒掉,把6个切成块的苹果加进锅,加清水、元肉、生姜、红枣、枸杞,大火煮开以后关小火慢炖一个小时。
最后出品的汤酸中带甜,香气扑鼻。
我光喝汤,汤渣倒掉有点可惜,所以碰巧有客人的话,可以把鸡腿捞出来煎得焦黄,味道也很赞。
2. 土豆煎鸡蛋
土豆煮熟,切片,先下锅煎得两面稍微焦黄,再把打匀的鸡蛋倒进锅,煎到两面略焦。在卑尔根的旅馆做这道菜,两个韩国朋友吃得毫不客气,最后只剩下半片土豆给我。
3. 煎猪肉炒西兰花
这道菜如其名。诀窍是西兰花先用水煮一下再捞出来炒。加大蒜。
4. 黄豆焖猪肉
这道菜如其名。要加白糖和酱油。
5. 红枣白粥
直接下水煮。
多年没有过这种整日泡在厨房里的日子了。不论是在桂林还是广州,美食比比皆是,吃得太方便。就算偶然自己下厨,也是最最简单的清水煮螃蟹,或者是白灼虾。
但煮吃和爱吃的本领确是与生俱来。我还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始,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锅炸红薯片吃,要不就是鸡蛋炒饭,有时还用铁锅炒带壳花生。会用冰冻豆奶冲雀巢咖啡喝,比开水加伴侣香10倍;还会把吃腻了的晒干煮花生用茶杯碾扁了吃,花生仁压扁以后冒出油,吃起来很香。总而言之,整个年少时代就是谗嘴大王,还有爱美大王。登峰造极的时期,是读初中和高中的那几年,每天放学都要去逛时装街,天天缠着妈妈给钱买新衣服。
嘴馋和爱美的嗜好到了前几年,忽然觉得兴致索然,于是就不治而愈。
在哥本哈根的生活只过了三个多月,却开始觉得很闷。
但是,在哪儿又不闷呢。
我记起一段跟上文非常押韵的话,是小时候看《少年文艺》看到的一句话,说:
你的头发像风,一丝一丝的。
但谁又知道,风是什么哪。
最深刻的记忆,总是存在我遥远的少年时代。
2 条评论:
你回来后,估计就懒得动手了。所以好好把成品在这里呈现也不错,我有空时可学着做一下,不过如今我已经很懒惰,有食堂后我就再也不做饭了。
lsy
keeping practise, and cooking for me once you back...ok? M
发表评论